查看原文
其他

创世神话:为上海燃亮了焰火 | 社会科学报

吴玉萍 社会科学报 2019-12-12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哦!

创世神话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初民时代的精神遗产被不断转化、发展,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命脉,其在当代的传承更是弘扬强国文化与精神的重要话语体系。从创世神话中找寻城市起源,能够为社会秩序的良好建设提供本土思想资源和文化根据,对于城市美好生活的构筑有着文化指导意义。

原文 :《创世神话解码上海城市基因》

作者 |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吴玉萍

图片 | 网络


上海历来是中国神话学研究重镇,具有厚重底蕴和现实力量。因此,从创世神话中发掘上海之所以为上海的元素,探索上海城市基因,解码上海城市历史,寻找城市文脉,触摸上海城市精神,对于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创世神话与上海城市起源有深厚的渊源,表达了东海一隅对于整个民族国家的认同。


龙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东海一隅,上海这座城市一直与整个民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龙文化的信仰在上海这座城市存续已久,青浦区福泉山出土的蟠螭纹镂空足带盖陶鼎、福泉山战国墓双龙璧、距今三千年左右的马桥文化的龙纹豆等图像与器物都在告诉人们,上海也是龙文化的故乡。

  


除了图像器物为证,活态的民俗事项也让上海的龙文化精神在当代得到延续,如金山“小白龙信俗”以及崇明三民文化村的“二月二龙抬头文化节”。创世神话离不开创世神,在上海,创世神的崇拜也流传甚广,如闵行颛顼帝崇拜、青浦尧舜禹三官神话的重构等。详细梳理上海的城市起源与创世神话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在上海成为大都市以前,与国家认同相对应的上海城市图腾符号已然存在。


创世神话中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记忆,与上海城市精神一脉相承。


新时代,挖掘创世神话新释空间,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能够激活民族精神情感。尤其是创世神话负载着宇宙发生、人类起源、哲学象征等原始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的精神内核有开天辟地的创造、舍生取义的奉献、百折不挠的坚韧,这与上海的胸襟与气质颇为一致。

  


相较于西方国家城市而言,从古到今,中国城市一直是国家政治统治、文化教化的中心,没有独立于国家权力以外的自由与特权。城市特点表现为区域性特点,且不与国家相对立。因此,在中国,城市精神与民族精神高度重合,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民族精神是城市精神的高度集中。创世神话中的民族精神与上海城市精神在这个意义上并为一线。

  

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城市精神作过高度概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这十六个字皆能从创世神话中找到原型。尤其是在当下,创世神话精神正慢慢得以体现,它与城市精神交互渗透,以多样的形态影响着城市人,如工匠精神、尚德贵义、追求卓越等对城市人的精神再造作用不可小觑。此外,创世神话还以民俗形态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上海的民间信仰仪式、祭祀仪式,吴淞江的“霸王潮”“金山三岛”神话、妈祖信仰等,这些信仰祭祀从感恩自然神的馈赠到感念人格神的引领,逐步落实到了现世生活。城市精神中对于生命的珍爱、秩序的重构和英雄的崇拜既有助于社会伦理秩序的建构,也有助于上海城市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创世神话在上海的传播未曾断裂,在文学、艺术、创作以及出版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上海在文脉方面从未与创世神话断开。一批活跃在上海的神话学研究者,如茅盾、谢六逸、吕思勉、鲁迅等人,他们在上海均创作了跟神话相关的研究性论著或小说。20世纪以来上海出版界对于神话学书刊出版的支持力度空前,谢六逸的《神话学ABC》、顾颉刚的《古史辨》、茅盾的《中国神话研究ABC》等一批神话学文库和书籍的出版为上海的神话学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学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研究神话有学统可溯源。到了21世纪,“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在上海启动,旨在通过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梳理中华文明起源,展现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寻找我们的文化初心,在文化源头上确立话语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提供文化源头上的支持。此外,创世神话的传播还借助于高校的平台,将其中的优秀品质和思想精神传向各地。

  


中华创世神话是中华民族记忆的来源,是一个富含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的宝库。创世神话不仅给“一带一路”中国段的文明发生史提供了本土视角和本土话语再造的契机,也为全面理解华夏文明的历史、地理格局之由来,特别是对催生中原文明形成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等话题提供了全新的角度。在上海通往卓越的全球城市道路上,本土视角和本土话语不可或缺,而正是创世神话研究与传播在上海的蓬勃发展,给这条通道燃亮了焰火。

  

在上海通往卓越的全球城市道路上,本土视角和本土话语不可或缺,而正是创世神话研究与传播在上海的蓬勃发展,给这条通道燃亮了焰火。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43期第8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相关文章

观点 | 我们,在社交平台一起“围观”灾难!

汉服:假面舞会或角色空间? | 社会科学报

随笔 | 陈家琪:我现在能确信什么?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官网

http://www.shekebao.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